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作文 > 成语故事

成语故事

时间:2024-07-17 22:40:05
成语故事

成语故事

成语故事1

【拼音】guàn xiǔ sù fǔ

【典故】京师之钱累巨万,贯朽而不可校;太仓之粟陈陈相因,充溢露积于外,至腐败不可食。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平准书》

【释义】穿钱的绳子朽断,仓库的粮食腐烂。形容富有之极。

【用法】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财粮富足

【相近词】贯朽粟陈、贯朽粟红

【押韵词】独立自主、求签问卜、鸣玉曳组、燕歌赵舞、闻鸡起舞、掘室求鼠、喧宾夺主、衣妆楚楚、笃信好古、宫邻金虎、......

【成语故事】西汉初年,刘邦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经济,使得农业生产突飞猛进。汉文帝和汉景帝仍坚持这个既定的国策,国库里钱币堆成山,穿钱的线都腐朽了,粮库里积压的粮食无数,仓库容纳不下,只好露天堆放,很多谷子腐烂不能再食用了

【成语示例】故其承文帝富庶之后,贯朽粟腐。 宋·陆九渊《问汉文武之治》

成语故事2

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学家,年青有为,很有才华。二十岁时被汉文帝召为博士。由于他知识丰富,才能杰出,很受文帝的赏识,很快便提升他为太中大夫,并让他负责修改过去制定的法令、制度。由于在修改法令、制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得罪了一些握有大权的公卿、大臣,因此,当汉文帝提出要进一步提升贾谊为公卿时,受到这些人的诋毁。后来,汉文帝也渐渐地疏远了他,把他调离了京城。

多年的实践使贾谊认识到,诸侯王的权势过大,各种制度还不够严密,加上外族的侵扰,都危及到中央王朝的统治。因此,于公元前174年向汉文帝上了一道奏疏,这就是著名的《陈政事疏》。在奏疏中,贾谊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见解,建议汉文帝采取果断措施,削弱诸侯王的势力,加强中央集权,以求长治久安。这道奏疏言词恳切,说理性强,深深地打动了汉文帝的心,因此,很快便被汉文帝采纳,对巩固中央集权的西汉政权起了重大的作用。

在奏疏中,贾谊谈到过去商鞅在秦国实行的变法,强调指出了新法中的口赋制度所带来的弊病。他认为,口赋制度虽然刺激了生产,但是却背离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风俗习惯,对家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。造成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不和,引起婆媳,姑嫂关系紧张,常常为一些小的利害冲突而发生争吵,反过来责问、讽刺对方[原文是:“妇姑不相说(同 “悦”),则反唇相稽”]。

贾谊通过这一事件,劝说汉文帝要认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。

人们用“反唇相讥”(“反唇相稽”)这个成语,指双方在发生争执时反过口来讽刺、责问对方。

成语故事3

典故

春秋时,杞国有个人一天到晚都在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,地会突然陷下去,这样自己会无处安身。为此,他睡不着觉、吃不下饭。当人们告诉他天是由大气组成,不可能掉下来时,他又担心起太阳、月亮、星星是否会落下来,砸破自己的头。直到有人告诉他这一切都不可能时,他才放下了长久紧提着的一颗心。成语杞人忧天据此而来。

(又一则)从前在杞国,有一个胆子很小,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,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,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。有一天,他吃过晚饭以后,拿了一把大蒲扇,坐在门前乘凉,并且自言自语地说:“假如有一天,天塌了下来,那该怎么办呢?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,而将活活地被压死,这不就太冤枉了吗?”

从此以后,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、烦恼,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,脸色憔悴,都很替他担心,但是,当大家知道原因后,都跑来劝他说:“老兄啊!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?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?再说即使真地塌下来,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,想开点吧!”可是,无论人家怎么说,他都不相信,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。

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,引伸成“杞人忧天”这句成语,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.它与“庸人自扰”的意义大致相同。

解析

【读音】qǐ rén yōu tiān

【解释】杞: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山东新泰一带。借指为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事忧虑。

【用法】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。

【结构】主谓式

【近义词】庸人自扰、杞人之忧

【反义词】无忧无虑、若无其事

【同义词】啮雪餐毡、心不在焉、冲锋陷坚、航海梯山、虎体鹓班

【成语出处】战国·列子《列子·天瑞》

【成语道理】不要为没根据的事情而忧虑和担心。

【示例】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二十七回:“林之洋道:‘海外都说“杞人忧天,伯虑愁眠”。九公所说口号,莫非就是这两句?’”

造句

1.人生不能靠心情活着,而要靠心态去生活。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,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。不要杞人忧天。烦恼并不会减少明天的负担,却会失去今天的快乐。生命中平淡如水的日子,因为爱而博大,因为感动而温馨,因为信任而厚重。早安,朋友。祝清爽愉快每一天。

2.俗话说: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!可俗话又说:今朝有酒今朝醉!我们在生活中不要杞人忧天,会增加不必要的烦恼,只要走好每一步,明天会更好!

3.我们不需要凿井耕食,我们不需要凿壁偷光,我们需要杞人忧天,我们担心蓝天不蓝,我们担心河水太咸,我们担心肆意污染。地球一小时,熄灯沉思吧,我亲爱的朋友!

4.世界末日成笑谈,太阳依旧很灿烂。放下沉重的负担,开心快乐露笑颜。杞人忧天几多载,如今甩开包袱向前迈。努力拼搏不懈怠,幸福生活在前面。祝你工作休息两不误,身体健康心情舒畅。

5.好消息是,对中国国有企业精心编织独霸全球计划的担心看起来是杞人忧天。

6.博大人何必杞人忧天,我索伦兵连克四峰,虽然伤亡惨重,但虎威不减,眼下正当要功标青史之际,大人倒是体恤起索伦兵的艰辛,真是咄咄怪事。

7.胡泽雨去卫生间洗了把脸觉得自己实在是杞人忧天了,擦了脸拿了钥匙和手机,换上鞋胡泽雨准备出门走走散散心。

8.王琴看着他这副算不溜湫的样子好笑不已,刚想笑话他杞人忧天来着就被前门外一阵洪亮的声音给打断了。

9.李从善闻言,脸上的忧容一扫而光:“没错,有皇兄前面抗着,孤何必杞人忧天!明日见了宋使再做决断!诸位臣工,来,陪孤继续同饮此杯!”。

10.不然石门将绝户!女子深知此事的严重性,可是如今怎么办才好呢?况且已经过了一个月貌似没什么动静,看来是相公杞人忧天了。

11.周大人实在是杞人忧天了,须知陈将军战功卓著,威名赫赫,天兵所到之处,自然是所向披靡,南诏那边也就是疥癣之疾,无需大费周章!

12.该剧精选了“龟兔赛跑”、“杞人忧天”、“鹬蚌相争”、“宋人酤酒”、“掩耳盗铃”等寓意深刻的经典寓言故事,创造出一个个完整有趣的故事情节。

13.相对于20亿亩耕地 ……此处隐藏2484个字……

亡羊补牢

从前,有一个人养了一圈羊。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,发现少了一只。原来羊圈破了一个窟窿。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,把羊叼走了。

邻居劝告他说:"赶快把羊圈修一修,堵上那个窟窿吧!"

他说:"羊已经丢了,还修羊圈干什么呢?"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。

第二天早上,他准备出去放羊,到羊圈里一看,发现又少了一只羊。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,把羊叼走了。

他很后悔,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,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,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。从此,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。

说明:羊丢了,把羊圈修补起来,剩下的羊就不会再丢。:犯了错误,立即改正,就能减少错误。遭到失误,及时采取补救措施,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的损失。

寓意

一、人不怕做错事情,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;更怕不但不及时改正,而且还不断地错上加错,时间长了,最后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。

二、“补牢”时,先看看羊圈里的羊是否因耽搁时间太久已经全部死亡,假如不及时补救,那么即便补救了也无济于事了。

成语故事11

【注音】xiōng zhōng xì mò

【典故】张、陈凶其终,萧、朱隙其末,故知全之者鲜矣。 《后汉书·王丹传》

【释义】凶:杀人;隙:嫌隙,仇恨;终、末:最后,结果。指彼此友谊不能始终保持,朋友变成了仇敌。

【用法】作谓语、定语;指朋友变成了仇敌

【结构】联合式

【押韵词】乘风转舵、左右采获、违强凌弱、卑鄙龌龊、不甘示弱、一箭上垛、二缶锺惑、百废具作、一差半错、好船者溺,好骑者堕、......

【成语故事】汉朝时期,有管鲍之交的张耳与陈余两人特别要好,曾经发誓要为刎颈至交,后来张耳成为汉朝的将领,与陈余产生了矛盾,最终在泜水边杀了陈余。同样萧育与朱博两位至交好友,也同样因为各自利益而反目成仇,最后自相残杀

成语故事12

原文:

宋人有耕者。田中有株,兔走触株,折颈而死。因释其耒而守株,冀复得兔。兔不可复得,而身为宋国笑。今欲以先王之政,治当世之民,皆守株之类也。

译文:

宋国有个农民,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。一天,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,扭断了脖子而死。从此,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,天天等在树桩旁,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。结果,兔子没等到,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。现在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案来治理当今的百姓,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!

寓意:

①不劳而获,天上掉馅饼的事情的不可能发生的。

②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性事件是十分愚蠢的。

③比喻不想努力,就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。

④说明当时政策的腐败,官员的愚笨。

成语故事13

【拼音】tù sǐ hú bēi

【出处】狐死兔泣,李氏灭,夏氏宁独存? 《宋史·李全传》今日油烹蒯彻,正所谓兔死狐悲,芝焚蕙叹。 元·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四折

【解释】兔子死了,狐狸感到悲伤。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。

【用法】作定语、宾语;指因同类的死亡而悲伤

【结构】联合式

【相近词】物伤其类

【相反词】幸灾乐祸

【同韵词】插翅难飞、骨腾肉飞、寸草春晖、面誉背非、蛙鸣鼓吹、驷马不追、救死扶危、自负盈亏、罪有攸归、心如死灰。

【年代】古代

【成语故事】南宋时期,山东农民起义军在李全和杨妙真的率领下,奋起反抗金坦白的统治。由于抗金取得很大的影响,南宋劝他们投附,他们就投附朝廷,驻守楚州,1227年被蒙古军逼降。南宋派另一支义军夏全围剿,杨妙真对夏全说:“狐死兔泣。”

【成语示列】鼋鸣而鳖应,兔死则狐悲。 明·田艺蘅《玉笑零音》

【其它使用】

◎ 其实,在余副厅长打来电话一提到枪的时候,杨行四的神经就曾绷得特紧过,兔死狐悲,打草惊蛇呀。

成语故事14

【注音】zhāo bù lǜ xī

【典故】人命危浅,朝不虑夕。

【释义】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。形容形势危急,难以预料。

【用法】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形势危急或境况窘迫

【结构】主谓式

【相近词】朝不谋夕

【反义词】高枕无忧

【押韵词】饱食暖衣、同休等戚、己溺己饥、年近岁逼、蔬食布衣、报效万一、字字珠玑、三百瓮齏、表里不一、越鸟南栖、......

【年代】古代

【语文同步】过蒙拔擢,宠命优渥,岂敢盘桓,有所希冀?但以刘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,人命危浅,朝不虑夕。

【成语故事】晋武帝统一全国后,推行以孝治天下,提倡孝敬父母,尊重老人。他想启用西蜀尚书郎李密,就下诏书任命李密为郎中。李密不愿出来做官,就写《陈情表》上书,说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,祖母的日子朝不保夕了,待伺候祖母后再出来做官

【成语举例】这位老人病势垂危,已经气息奄奄,朝不虑夕。

成语故事15

西汉时,有两个主张残酷使用刑罚的大臣,一个叫张汤,一个叫杜周。他们各有一个儿子,虽然也当大臣,却能宽厚待人,名声很好,与他们父亲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照。

张汤年少时就爱读刑罚方面的书,后来经人推荐,担任侍御史。在承办汉皇室的一个案件中,他横追竖逼,最后株连处死三百多人。汉武帝认为他精明能干,命他和另一位大臣一起制定法律条令。

后来,张汤在审理淮南王等谋反案时,又牵连了许多人。汉武帝本想开脱被牵连的两名大臣,但张汤说不杀日后不好办案,还是把他们处死。

张汤还建议武帝铸造白金和五铢(重量单位,一两为二十四铢)钱,并且支持盐铁官营的政策。这虽然有利于增加国库收入,但由于他所制定的《告缗令》非常严酷,使许多人深受其害。

不过,张汤自己也没有好下场。他因与下属谋杀了他的一个仇人,后来事情败露,武帝命他自杀。

张汤严酷使用刑罚,但他的儿子张安世却为人忠厚,主张谨慎用刑,因此不仅得到武帝重用,而且得到昭帝、宣帝的重用,历任高官,子孙直到东汉都在朝廷中担任要职。

杜周本是张汤下属,他在奉命惩办逃亡边卒的时候,枉杀了许多人。后来他升任廷尉,仿效张汤的办案方法。株连处死了不少人。杜周办案还有一个特点,那就是见风使舵,皇帝要惩办的就罗织罪名,横加陷害;皇帝不想惩办的就为他喊冤叫屈,赶快释放。杜周在任廷尉期间,每年办案一千多个,一件大案往往逮捕的人犯达数百名之多。与张汤不同的是,他总算保住了自己的脑袋而去世。

杜周的儿子杜延年,和张汤的儿子张安世一样,为人非常宽厚,与父亲完全不同,子孙传到唐朝名声仍然很好。

宋代的学者王楙在一部著作中指出,就拿杜周来说吧,他与张汤一样,以酷恶著名,能保住脑袋而去世,这也算是幸运了。他们的子孙由于像乐器一样换弦,车子一样改道,宽厚待人,才掩盖了他们父亲的罪愆。

《成语故事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